從拉薩出發,曲水縣近在咫尺。
可桑旦旺堆老人不好找。
出拉薩整整94公里,在色麥村,我們終于見到了老人。
色麥村在拉薩市曲水縣茶巴拉鄉。
四月的拉薩市曲水縣茶巴拉鄉色麥村柳枝吐綠。
我們要找的桑旦旺堆老人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水柳條編織技藝傳承人。
老人從12歲起學習柳條編織,如今已經71歲。
桑旦旺堆老人記不清色麥村什么時候有了柳條編織的傳統,但在他爺爺一輩時已經有這個傳統并將柳條編織的產品——“喜瑪”銷售到外地的習慣。
色麥村的村民編織“喜瑪”主要是自用,但也有人會在農閑時節編織一些“喜瑪”,賣到拉薩和山南等地。
圖為桑旦旺堆老人正在刮削柳條。
在老人看來,一位叫拉巴次仁的老師是他重新認識這項技藝價值的貴人。拉巴次仁在他家調研的時候,告訴老人非遺產品要適應市場環境和需求,要在保護傳承中研究更多的產品,再推到市場上,這樣非遺技藝不僅能得到保護,還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拉巴次仁的指導下,老人開始嘗試制作不同類型的產品,比如家居裝飾品等。沒想到這些“非主流”產品一問世,頗受市場的青睞。
拉巴次仁一席話讓老人重新認識了這項古老技藝的價值,也讓他年輕的兒子扎西次仁和親戚普布記在了心里。在老人7個徒弟中,老人的兒子扎西次仁和親戚普布是學習柳條編織最用心的,他們兩個現在已經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了。
圖為柳條編織工具。
普布說:“每年,青稞成熟的季節,我們都會把編織好的產品帶到尼木、林周、浪卡子、堆龍去賣?!?/p>
他說,現在我們的產品種類和產量比以前多了,村里每家每戶也都通了自來水,浸泡柳條的水也有了保障,所以我們出的產品自然多了。
村旁的小土坡上,只剩殘垣斷壁的色麥宗的遺址,但這卻是縣里的一個觀光景點。色麥村在民主改革前設色麥宗,1959年8月將色麥宗和曲水宗合并設立曲水縣。每年桃花盛開的季節,上千株桃花把這里裝點的是柳枝吐綠,桃花爛漫。
圖為普布介紹柳條編織產品。
望著窗外色麥宗遺址,普布說:“有人曾問我,你們的產品銷量不大,再做下去有意義嗎?我告訴他們,我們堅守不是為了錢,而是因為柳條編織技藝已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了?!保ū揪W記者 次旦多吉 扎巴旺青 索朗旺堆 德慶占堆 尼瑪次仁 梁秦)
翩翩垂柳經過藝人的手,又開啟了一段新的旅途。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